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19的文章

「凝視太陽—面對死亡恐懼」閱讀對話工作坊

死亡與烈日一樣,令人無法直視, 但唯有理解, 看透心底這份對死亡的恐懼, 才能讓生命變得更深刻,更珍貴,更充滿意義。 ~歐文 亞隆,2011 對我來說:「死亡是什麼?」 —是生命的終結? —是另一段輪迴的開始? —抑或是進入永生的入口? 從小到大就一直很好奇:「死後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世界?」、「死後的我,又是一個怎樣形式的存在?」對於這問題,從宗教的道理中,似乎給了我一個明確的答案,只要我「相信」,我就可以明確的知道死後所進入的另外一個世界,用一種我能懂的隱喻去理解死後世界,就好像只是出國,到了另外一個未曾去過的國家(國度)罷了,不用恐懼,也無須擔憂,因為這些恐懼與擔憂都是多餘的。 但奇怪的是,我並沒有因為這樣的宗教觀點而少了對死亡的恐懼,我猜,是因為我不夠「相信」,是因為我不夠「虔誠」,是啊,我心裡一直有個聲音,會不會死亡就是一個終結,死亡後煙消雲散,根本不會有所謂的另外一個世界的存在。這一直都是一個很大的「不確定」,我帶著這樣的「不確定」在生命旅途上前行。 帶著這樣的「不確定」,看著亞隆「凝視太陽—面對死亡恐懼」這本書,我彷彿找到了知音,原來也有前輩早就在思索生死這個議題,是用「存在哲學」的態度去理解「死亡恐懼」這件事。從書中,亞隆循循善誘,從「辨識死亡焦慮」開始談起,然後繼續去談,如何用與「生死同在」的姿態去面對「死亡焦慮」,這包括有「覺醒經驗」、「哲學智慧的力量去創造生命的永恆」及「透過連結,去除死亡孤獨感受」。之後,他也開放自己的經驗,真實敘說他自己因應死亡恐懼的生命故事。最後,他從死亡焦慮的因應,談到了「存在哲學心理治療」,告訴心理治療師們,在面對來談的當事人時,不要去迴避「死亡恐懼」這個核心議題。 我在這次「凝視太陽—面對死亡恐懼」閱讀對話工作坊裡,想要好好陪伴一群跟我一樣,對於「死亡」有著莫名害怕不安或是不確定的人們。我想要透過閱讀及對話的活動,在一群夥伴的陪同下,共同去探知我們所未知的領域,不是向外去探究死後世界,而是向內看待自己「死亡恐懼」的歷程,透過敘說與聆聽跟「死亡恐懼」有關的生命故事,去重新定位甚而創造自己「生命的價值與意義」,正如達賴六世所說的「人世間除了生死,其餘都是閒事」,從死亡談到了活著的意義。 參加對象 : 1.年滿20歲,想敘說及聆聽「死亡恐懼」相關

找尋生命故事改寫的入口—「敘事治療體驗與實踐」系列工作坊

        這次「敘事治療體驗與實踐」系列工作坊主要在於協助有心想要學習「敘事治療」的朋友們,可以透過一系列的週末工作坊課程,去理解敘事治療的哲學理論,以及練習敘事治療各個不同的技術使用。我們兩位講師會透過「講授」、「討論」、「演練」及「示範」去協助學員們去學習敘事治療的哲學基礎及技術使用,親自去體驗到敘事治療的對待,並將所學實踐於未來的助人工作及自我生活改善。         我們試著將敘事治療相關的哲學基礎及技術演練區分成四個單元,將分成四個週末進行帶領及體驗學習,分別是「給出一份款待—敘事哲學觀裡的聆聽」、「再次敘說生命故事—支線故事的開啟與豐厚」、「我和問題不一樣—外化問話對話」及「辨識生命故事裡的聲音—敘事重組會員對話」。學員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及喜好,選擇你有興趣的個別單元工作坊參加,當然,你要是能夠多參加幾場,甚至四場都參加,我們相信,將會對你經驗並實踐敘事治療的美好,有著更為全面及深刻的感受與學習。         這次採取「雙講師制」,將由廷誥和馨慧全程帶領及陪伴,在課程過程中,你不僅可以看見我們兩位的對話與激盪,我們也會在技術演練時,分別帶領小組練習,這將有助於對技術練習的精緻化。         每一單元的工作坊都會用講授、討論、演練的方式,讓學員們深入去瞭解並親身經驗到敘事治療哲學理論及技術使用,並將所學應用在如何進行助人工作及改善個人生活,希望有興趣學習敘事治療的朋友,不要錯過了這樣的機會。 活動日期與時間: 主題一|給出一份款待:108年4月13, 14日(六、日)10:00-17:00(中午休息2小時) 主題二|再次敘說生命故事:108年8月24, 25日(六、日)10:00-17:00(中午休息2小時) 主題三|我和問題不一樣:108年10月19, 20日(六、日)10:00-17:00(中午休息2小時) 主題四|辨識生命故事裡的聲音:108年12月14,15日(六日)10:00-17:00(中午休息2小時) 主題一課程簡介: (一)給出一份款待—敘事哲學觀裡的聆聽 聆聽與理解,就是一份禮物。這裡面包含著對人不評價的接納與尊重。 生命裡的難與孤單,若能說出口,有人懂,似乎就沒那麼難受,而有勇氣繼續上路。 在困頓中,因為看到了成長看到了意義,於是就不被困住了。 在敘事的場域中,可以好好的說故事是件極為

「生命的奇幻旅程—敘事實踐的七堂課」閱讀對話工作坊

課程介紹 去年年底,我和幾位閱讀對話的夥伴在連心家反思對話空間進行了八次的「最想說的話,被自己聽見—敘事實踐的八堂課」,我們除了書本內容閱讀的討論之外,也分享了彼此生命中的故事,在敘事的氛圍下,我們得以好好的說故事,除了敘說之外,大家也都用「魔幻的眼睛」及「敘事的耳朵」,好好的去聆聽彼此的故事,並聽出第一版本及第二版本的故事。  參與的成員們都表達了對這次「閱讀對話工作坊」的喜愛與享受,並肯定這樣閱讀及對話工作坊的形式,於是我們就想繼續進行下一階段敘事治療取向的對話及閱讀的工作坊 我們這次所閱讀的書籍是黃錦敦老師所寫的「最想說的話,被自己聽見—敘事實踐的十五堂課」的下篇,這是一本他用他這十餘年來在敘事治療學習、滋養、教導及發展的經驗,將之書寫成的內容,他用他一貫兼具理性與感性的文字,生動又深刻的介紹「敘事治療」,讀者在閱讀書本內容時,會發現裡頭所舉的故事及例子,都跟我們的文化非常貼近,都好像發生在你我生活周遭一般。 這本書的前八章是介紹敘事治療的基礎理論,用錦敦老師的話語來說,就是「我跟麥克懷特老師坐下來,在充滿土地芬芳的院子聊天,對他說著我如何概念中所得到的體會」,是根據敘事治療的理論結構進行編排,但是後七章則是他與吳德淳導演跨領域的創作,是敘事治療與電影的共舞。我感受到這是錦敦老師嘗試用「美學」的概念去重新詮釋他所理解的敘事治療,有著不同於麥克懷特老師的語言,但又完全貼近於敘事治療的精神,裡頭有著更多他個人這麼多年來對於實踐敘事治療後的深刻體會。 如果你跟我們一樣,都是對於學習「敘事治療」有興趣的朋友,又或者是你喜歡「閱讀」、「對話」的人們,都很歡迎你來參加。 課程進行內容: 閱讀「最想說的話,被自己聽見—敘事實踐的十五堂課」後七章 透過對話、反思、示範、演練等學習敘事治療 參加對象 : 1. 助人工作者,如:心理師、社工師、輔導老師、中小學幼兒園教師、護理師、助人相關機構的志工等。                      2. 助人相關科系學生。 閱讀書籍 : 最想說的話,被自己聽見—敘事實踐的十五堂課 (黃錦敦著,張老師文化出版)這次讀書會僅進行本書的下篇,也就是後七章。 活動費用 : 原價5,200元。但有下列三種優惠方案: 早鳥價 (前六位報名者):4,700元。 學生價 (目前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