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哲學態度--給予

學習「心理諮商」也將近20年了,一直想要找到如何幫助人們面對人生的苦難及苦痛的方法,或者是說,我想要找到如何減少痛苦,增加快樂,在這幾年陪著案主面對他的痛苦,卻也常常苦無對策,好像沒有速成的辦法,也就只能好好陪著他度過這個階段,今天真格地想著,究竟--

「幸福」的核心本質是什麼?
為什麼有人可以活得很幸福?
有人卻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如何的難熬與痛苦?why?
是老天爺的不公平嗎?
或是每個人的潛在基因的作祟?

仔細思索哪些在社會上很幸福、很快樂的人們,他們都有哪些共同特質與能量?而那些過得很痛苦、煎熬的人們,他們又都是具有哪些共同的特質與能量呢?
我真的想著,我發現,或許「能夠給、願意心甘情願的給」的行為有助於增加幸福、快樂的能量,只要發自內心的願意「給予」,不管是給自己、給家人、給朋友或是給社會上一些不認識的人們,都能帶來幸福與快樂的能量。
給自己一份小禮物、成就感也是一種「給」,給家人朋友照顧及陪伴,也是一種「給」,捐款給比你更不幸的人們、作社會志工服務需要幫助的人,當然也是一種「給予」,給予的少少的,幸福就少少的,給予的多多的,幸福就多多的;給予的小小的,幸福就小小的,給予的大大的,幸福就大大的。鼓勵自己、鼓勵他人願意心甘情願的「給予」,或許就是增加幸福感受的不二法門。

我也曾經這麼認為,擁有等於幸福,得到越多東西,幸福越多,所以努力再努力,渴望能擁有金錢、愛情、學歷、名望或他人的肯定等等,得到了,真的會有快樂,最大的快樂就在擁有那一刻達到最高峰,之後,快樂效應就迅速遞降,而且在過程中常常也是付出了代價,有時是健康,有時是親情或友情,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在爭取獲得的過程,往往是要付出代價的。如果我能早些領悟這道理,或許就不會走這麼多的辛苦冤枉路吧!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迴響團隊模式 」團體督導會

「最想說的話,被自己聽見—敘事實踐的八堂課」閱讀對話工作坊

「兒童敘事治療」基礎訓練工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