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遊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10月 22, 2011 一直在想著,擁有帶領文化旅遊的導遊或是領隊,他自己是否需要具備豐富的文化素養,譬如他擁有某些專業的文藝嗜好(所謂嗜好,就是會喜歡而且深入接觸),譬如畫畫、音樂、雕塑、粘土創作、攝影等等,嗜好表現在創作及賞析上。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留言
「迴響團隊模式 」團體督導會 1月 30, 2015 團體督導( group supervision )不同於個案研討會( case conference ),個案研討會的焦點在於個案問題的研討,它讓與會相關成員能夠用其各自的觀點去陳述彼此對於個案的評估、理解(甚至是診斷),對於未來的計劃處遇尋求共識;而 團體督導的焦點則在於接受督導的心理師(輔導人員),它讓受督者重新敘說自己在心理諮商過程裡與案主相遇所發生的故事,協助受督者能夠從這些故事裡看見自己的理論視框、諮商意圖與盲點,進而形塑屬於個人的諮商理論與技術。兩者的組織成員、目的及進行方式都不相同。 這次的團體督導會運用迴響團隊( reflecting team )的模式進行,每次都會安排一位夥伴擔任受督者接受帶領者的訪問,其餘夥伴擔任迴響、見證與反思的角色,讓每位成員都能參與在整個團督的過程,除了協助心理師接受督導之外,也透過實務的演練,讓參與的學員可以從實際的體驗中去學習迴響團隊模式的團體督導理論與技術。 迴響團體的團體督導每次進行約需 3 小時, 共分成敘說故事( to tell stories )、見證與迴響( witness & reflection )、再敘說故事( to retell stories )及團體討論等四個階段, 與會學員從敘說故事或是見證與迴響故事裡,有機會從後設立場反思自己的諮商意圖、視框與盲點,也有機會用敘事治療的眼光來和夥伴進行對話,透過團體的討論,獲得更多諮商及督導能力的進展。 預計每一個月聚會一次,利用週六上午三個小時,一起進行團體督導,每次督導會邀請一位夥伴提個案進行督導討論,我會以迴響團隊四階段的模式進行訪問及帶領。不管你是心理師、醫師、輔導老師、社工師或助人志工們,只要你喜歡敘事治療或是後現代取向的心理治療模式,都非常適合參與這次的團體督導,因為 迴響團隊的模式奠基於一種後現代取向的哲學觀,它對人的尊重,對在地性知識的肯定,對社會脈絡的關心,期待你的加入,成為合作對話取向心理諮商的學習夥伴。 ▇ 關於帶領者 : 學習敘事治療及合作治療之後,發現這些學習並不只是為了學到諮商理論的知識,它更是一種生命的實踐。 知道( knowing )是一回事,但是學習( learning )又是另一回事。知道一個理論,如果沒有仔細花心力去練習、修正及反思,那也只是停留在知道而已。只有不斷練習與被督導,才有... 閱讀完整內容
「最想說的話,被自己聽見—敘事實踐的八堂課」閱讀對話工作坊 8月 30, 2018 當一個人敘說自己的故事,不論是困境或順境, 如果隱含其中的生命旋律能被聽見,被好好理解與回應, 人們常能在這樣的過程中也看見自己。 —引自 黃錦敦 ,「最想說的話,被自己聽見」 有人問我,要如何才能學好敘事治療?我常推薦他去參加黃錦敦老師在敘事咖啡屋所開設的「來泡敘事的湯」工作坊。因為我發現到,這些參加錦敦老師所帶領工作坊的朋友後來有了一些轉變,他們在長期的浸泡之後,身上也長出了屬於每一個人獨有的敘事風格,我好喜歡他們這樣的轉變,我相信,這些成熟與演化,都跟他們參加錦敦老師的「來泡敘事的湯」工作坊有關。 也許你也曾經很心動,但卻因某些機會而錯過錦敦老師的敘事實踐工作坊,但,沒關係,溫暖又貼心的錦敦老師特地整理這十年來帶領工作坊課程的精華,而寫出了這本書—「最想說的話,被自己聽見—敘事實踐的十五堂課」,這本書有多好?有一位長期跟隨錦敦老師「來泡敘事的湯」的老湯友說,看著書本裡的文字,就好像看見錦敦老師在你面前說話一樣。 我很喜歡錦敦老師用這樣的方式去介紹敘事治療,他使用許多在地性的語言與故事例子去介紹敘事治療的概念與技術用法。這本書總共有十五章,分成上下兩篇。上篇,包含了八堂課,是錦敦老師以麥克懷特的敘事治療論述為基礎,透過他多年來的實踐經驗所整理的內容,裡頭包括有:敘事對話、敘事的氛圍、獨特結果的找尋和豐厚、外化、重組會員、再次說「哈囉」等,這些都是錦敦老師用他自身多年在敘事治療學習、治療、督導、教學及生活實踐的體會與感動,他用著一篇又一篇動人的故事以及在地性的語言,去傳遞敘事治療的美好。 我也在想像著,如果有一群對敘事治療有興趣的人們可以聚在一起,然後共同閱讀、敘說(故事)、對話、反思及創造,除了能在書本的文字中好好去體會到敘事治療的精神與方法,更在這樣敘說與對話的過程中,創造出屬於另一群人們的敘事實踐故事。 這是一件多麼美好的畫面,也是「連心家反思對話空間」一直想做,也正在進行的事情。所以我就自告奮勇的來帶領這個「最想說的話,被自己聽見—敘事實踐的八堂課」閱讀對話工作坊,過程裡除了閱讀以外,更會在每次的聚會裡,透過彼此的對話、反思及演練,去學習敘事治療的精神與技術,可以的話,更希望能夠分享彼此的生命故事,激盪出更多好奇、尊重、欣賞、開放的對話,希望用「閱讀」及「對話」去理解及實踐敘事治療的在地性知識。 參加對... 閱讀完整內容
找尋生命故事改寫的入口—「敘事治療體驗與實踐」系列工作坊 3月 24, 2019 這次「敘事治療體驗與實踐」系列工作坊主要在於協助有心想要學習「敘事治療」的朋友們,可以透過一系列的週末工作坊課程,去理解敘事治療的哲學理論,以及練習敘事治療各個不同的技術使用。我們兩位講師會透過「講授」、「討論」、「演練」及「示範」去協助學員們去學習敘事治療的哲學基礎及技術使用,親自去體驗到敘事治療的對待,並將所學實踐於未來的助人工作及自我生活改善。 我們試著將敘事治療相關的哲學基礎及技術演練區分成四個單元,將分成四個週末進行帶領及體驗學習,分別是「給出一份款待—敘事哲學觀裡的聆聽」、「再次敘說生命故事—支線故事的開啟與豐厚」、「我和問題不一樣—外化問話對話」及「辨識生命故事裡的聲音—敘事重組會員對話」。學員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及喜好,選擇你有興趣的個別單元工作坊參加,當然,你要是能夠多參加幾場,甚至四場都參加,我們相信,將會對你經驗並實踐敘事治療的美好,有著更為全面及深刻的感受與學習。 這次採取「雙講師制」,將由廷誥和馨慧全程帶領及陪伴,在課程過程中,你不僅可以看見我們兩位的對話與激盪,我們也會在技術演練時,分別帶領小組練習,這將有助於對技術練習的精緻化。 每一單元的工作坊都會用講授、討論、演練的方式,讓學員們深入去瞭解並親身經驗到敘事治療哲學理論及技術使用,並將所學應用在如何進行助人工作及改善個人生活,希望有興趣學習敘事治療的朋友,不要錯過了這樣的機會。 活動日期與時間: 主題一|給出一份款待:108年4月13, 14日(六、日)10:00-17:00(中午休息2小時) 主題二|再次敘說生命故事:108年8月24, 25日(六、日)10:00-17:00(中午休息2小時) 主題三|我和問題不一樣:108年10月19, 20日(六、日)10:00-17:00(中午休息2小時) 主題四|辨識生命故事裡的聲音:108年12月14,15日(六日)10:00-17:00(中午休息2小時) 主題一課程簡介: (一)給出一份款待—敘事哲學觀裡的聆聽 聆聽與理解,就是一份禮物。這裡面包含著對人不評價的接納與尊重。 生命裡的難與孤單,... 閱讀完整內容
留言
張貼留言